东莞凤岗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fengganglsh.com 凤岗律师事务所-免费法律咨询
|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因丈夫欠债被诉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未获法院支持
■本报记者陈敏
生活中,人们的愿望是夫妻共享荣华共担风雨,无论贫穷和疾病均不离不弃。但总有一些现实将美好打破,比如一张夫妻共同债务证明。当家务事在“嘴皮子”上越理越乱的时候,就需要法律来维护公正。婚内单方举债到底是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首次在立法上将夫妻间的家事代理权写入其中,明确了共债共签、事后追认等四条原则。一个人的债务,是一方还,还是夫妻双方一起还,有了清晰的法律依据。
夫妻共同债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哪些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哪些应认定为举债一方个人债务?本报记者采访了法官。
案情:借条没妻子签名法院判男子还钱
万宁市民郑某某与黄某系夫妻关系。2018年7月16日,郑某某因需要资金周转,向翁某借款15万元,其中13万元写下借条,另2万元转账,因转账慢未写借条。翁某表示,夫妻借款时说3个月后就归还,但借款时间超过半年,夫妻俩都没有还钱。
2018年11月5日,郑某某与妻子黄某办了离婚。2019年1月8日,翁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判令郑某某与黄某连带偿还欠款15万元及利息。
黄某在庭审中辨称,借钱是前夫郑某某的个人债务,并非夫妻共同债务,与自己无关。并表示,借款时,虽然她与前夫郑某某婚姻存续期间,但她并未在借条中签字,对借款的事实并不知情,也并未在事后以任何形式对郑某某的该笔个人债务进行任何追认。
法院查明,郑某某和黄某原系夫妻关系,涉案借款发生在俩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前妻黄某应否对涉案借款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涉案借款数额较大,已超出正常的家庭生活需要,且黄某表示并未知情,原告亦不能举证证明该债务用于郑某某、黄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原告关于黄某对郑某某的债务应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主张缺乏事实根据,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判决郑某某一次性偿还翁某借款本金13万元及利息。
法官:避免夫妻一方无辜“被欠债”
针对此案,海口市秀英法院法官贺舒楠说,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本案中,借款虽然发生在郑某某、黄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原告翁某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借款15万元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黄某未在借条中签字,对借款的事实表示不知情,也未在事后以任何形式对郑某某的该笔债务进行追认的情况下,要求确认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请求黄某承担连带偿还责任,事实和法律依据不足,所以涉案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贺舒楠介绍说,民法典第1064条明确规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有三:第一,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一方事后追认所负债务的;第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负债,但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第三,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负债,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那么,夫妻一方如何避免“被债务”?与已婚人士发生债权债务,债权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贺舒楠分析说,该法条中“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界定尤其关键。家庭日常生活消费主要为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子女教育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消费的范围和认定也在随之变化。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则需要债权人对此进行举证证明,债权人不能依法举证的,则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
另外,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负债做生意开展经营的,债权人需要证明出借的钱被用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主要可证明存在夫妻双方共同决定的生产经营事项,或者虽由一方决定但另一方进行授权而进行经营的情形。
由此可见,民法典确定了夫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夫妻一方无辜“被欠债”。就夫妻举债一方而言,需要明确债务由个人承担还是共同承担,在借款时应明确借款用途。
贺舒楠提醒,如债务已经形成,为避免夫妻单方债务被认定为共同债务,应尽快收集证明借款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生产经营的证明,也可以明确告知债权人该债务属于配偶单方债务,自己不予追认。
市民:认可“共债共签”
“共债共签”既可防止“假离婚真逃债”,也可避免夫妻一方莫名“被负债”的现象。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一些市民对此也十分认可。
“如果夫妻双方都知道的话,债权债务应该是共同承担,如果夫妻一方不知情应该走法律程序。”家住在海口美兰区的吴女士认为,一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有多少经济能力能承受你才能消费,借钱消费了,就有责任要承担。
市民林女士则说:“按我说的就是谁借谁还,因为一方没有共同商量。”
网友林先生说,民法典的这一规定,可以说是大快人心的进步,因为夫妻之间的债务,只要另一方在不知情、借款未用夫妻生活,那么这笔债务就无须共同承担。这也给予许多急于结婚的夫妻一些安全感,另一方也是会酌情帮助自己的配偶偿还的,毕竟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如果这个时候有孩子了,那么债务基本都需要共同一起偿还的。
来源:法治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