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例

劳务工资被拖欠 法官调解解“薪”愁

时间:2024-03-08  【转载】

农民工在工作和维权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利如何保障?发生欠薪后如何解决?快速解开人民群众的“薪愁”,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感谢法官尽心尽力地调解,让我拿回了拖欠多年的工资,也能过个好年了!”当事人章某向承办法官连声道谢。近日,秀屿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法官积极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被告程某当场付清欠款。

    2020年,章某经人介绍,为程某的房屋贴瓷砖,2021年1月,完工后,程某拖欠工资1.5万元未支付。章某多次寻程某讨债未果,遂于近期将其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能督促其尽快支付所欠劳务费。

    案件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民生类纠纷,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为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立即向被告了解情况,并快速协调案件双方,力求在诉前阶段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过程中,法官在了解详细案情基础上,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沟通协调,就欠薪情况、调解方案、款项给付等问题进行沟通。程某承认存在拖欠劳务费的事实,但表示:“章某当初的劳务作业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们才对具体的劳务款金额迟迟没有商议妥当。”法官结合法情理劝导道:“这笔劳务费也拖欠好几年了,双方趁此机会说出来,互相商议清楚。章某现在年纪较大,在外打工不容易,希望你能换位思考,尽快支付欠款。”

经过法官的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程某支付章某6000元,当场将劳务款结清。章某等对法官的办事效率和效果纷纷表示感谢。

    该纠纷的化解是秀屿法院解决好农民工“薪愁”问题的缩影。一直以来,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动履职,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维权成本和门槛,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力度和温度。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