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事案例>>民事案例
民事案例

民事案例

新修订文物保护法3 月 1 日施行,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解读亮点

时间:2025-06-02 20:3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凤岗律师获悉

深圳新闻网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消息,由深圳特区报记者张燕报道,自2025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全新阶段。《文物保护法》作为我国文化领域内的首部法律,自上次修订至今已有20余年凤岗镇律师,此次修订有哪些新的理念与措施值得大家关注呢?记者采访了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

与时俱进推动文物数字化工作

文物保护应与时代同步发展。《文物保护法》的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需强化文物保护的信息化进程东莞凤岗律师,并倡导实施文物保护的数字化实践,同时推动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搜集与展示应用。

蔡惠尧向记者表示,深圳作为科技城市的形象与这一观点极为吻合。他指出,深圳博物馆在文物保护领域面临两大迫切需求:一方面,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文物保存的环境日益复杂,迫切需要一套科学而精确的环境监控系统来实施预防性保护;另一方面,公众对观展体验的要求日益提升,这就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从而增强文物的展示互动性和传播效果。

深圳博物馆近期不断加快文物数字化进程,并致力于推动传播方式的智能化升级,旨在通过数字手段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展现出全新的吸引力。2024年,深圳博物馆运用三维扫描和高清影像等先进技术,对1400多件文物进行了数字化记录,随后推出了“藏品数字库”。此举突破了传统展览的空间局限,使公众得以通过网络“一睹”众多文物藏品的风采,满足了他们对高品质文化的追求。同时,这也为文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文物的生动展示。

此外,深圳博物馆在数字化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了线上沉浸式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了虚拟展厅,确保展览能够持续进行。目前,在深圳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小程序中,已经推出了11个固定展览和65个往届专题展览的线上版本,使得观众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享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深入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

推动文物有效利用

文物蕴含着辉煌的文明成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维系着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滋养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让这些文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延续其文化传承呢?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致力于更充分地展现馆藏文物的价值,规定文物收藏机构需优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并通过举办展览、开展科研、实施文化创意等多元化活动,增强对中华民族卓越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

我完全同意这一规定,这不仅体现了法律的规定,也彰显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所应承担的义务。蔡惠尧表示,博物馆的角色不仅限于文物的保管,更应当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鉴于以上情况,深圳博物馆坚定不移地贯彻“沉浸式美育”的理念,依托馆藏文物和展览陈列,借助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沉浸学习体验中心”。同时,推出了“深博·学堂”、“深博工坊”以及“深博之夜”三大品牌活动,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覆盖、形式多样、品质卓越的现代化博物馆美育服务体系。

蔡惠尧透露,深圳博物馆未来将致力于展览的创新发展,计划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展览和科研活动。他们将精心策划具有主题性和系列性的展览,深入探索文物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并通过融入数字技术来提升展览的叙事效果。同时,该馆还将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的相互补充,从而共同提高服务品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亟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根据最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国家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激发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热情,并积极倡导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之中。

这极为关键且恰逢其时。文物保护乃全社会共同肩负的使命,亟需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齐心协力。蔡惠尧如此表示。他向记者透露,在深圳,已有社会力量投身于文物保护的积极实践。诸如,部分企业和个人通过技术支持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

蔡惠尧指出,在将来,深圳博物馆计划深化与学校、社区等基础组织的协作,举办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教育推广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并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文物保护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坚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氛围。”

凤岗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